徐一:由精靈舞者楊麗萍的故事看能力三核
文/徐一
前幾天無意中看到楊瀾采訪楊麗萍的視頻,驚訝的發(fā)現(xiàn)楊麗萍是一個這輩子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發(fā)揮到極致的人。
楊麗萍是白族人,白族人愛跳舞,插秧、求雨都會舞蹈。在訪談中楊麗萍就說從自己記事開始就是特別熱衷跳舞的人。這是她的技能。而她的技能是通過一生下來族人耳濡目染的跳舞知識中融會貫通了。但是族人都會跳舞,為何只有楊麗萍一舞跳出了山村,跳出了國門,跳成了一位知名的舞蹈藝術家呢?這與她的才干有關。在訪談中她說到自己喜歡觀察、創(chuàng)造。她看向日葵發(fā)芽長大,看著云涌動,看螞蟻搬家,看毛毛蟲的隊形,都能給他的舞蹈的編排有新的靈感,跳出新的舞姿,最后脫穎而出,成為族里跳舞跳得最好的姑娘。這就是她在進入西雙版納歌舞團之前的能力運用。
如果說這樣就夠了的話,那就不算是將能力三核發(fā)揮到極致的典型。當楊麗萍11歲進入西雙版納歌舞團時,她的能力三核又進入了新一層的循環(huán)。在西雙版納歌舞團一待就是10年,走村串寨,把所有的民族都走了個遍。此時的她運用自己的觀察和創(chuàng)新的才干,在不同民族的生活體驗中吸取自然的營養(yǎng),轉變成自己內化的知識,并且在技能層面用舞蹈的方式進行呈現(xiàn)。楊麗萍自編自演的孔雀舞就是在那10年中摸索出來的。在訪問中,楊麗萍說到自己對孔雀特別感興趣。她喜歡神話傳說中,孔雀公主愛上王子的故事。因此,他們會在寨子里尋找金湖——有孔雀的地方。他們會看孔雀戲水,翅膀拍打水面騰空而起的樣子??兹概c金湖的荷花、菩提樹相映成輝,那景色實在太美。這樣王麗萍迸發(fā)靈感自己應該在月亮中跳舞。因此也就有了后來的《月光》我最喜歡的一支孔雀舞。就這樣,又開始了一輪能力三核的轉動,帶著自己的舞蹈技能穩(wěn)步提升,并形成自己自然舞者的風格。
直到1980年,因為她的來自大自然的舞蹈和精湛的舞技,她調到了中央名族歌舞團。中央歌舞歌舞團的訓練方式與她自己的學舞完全不同。從能力的角度來說,芭蕾式的舞蹈踢腿式的培訓,并不是楊麗萍所擅長的。但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楊麗萍想的并不是如何去將自己不擅長的芭蕾式舞蹈能力提升上來,她選擇的是晚上10點以后,在無人打擾的排練室里靜靜地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,憑著在西雙版納歌舞團10年的采風經歷,她也不斷將自然的元素更多地帶入自己的舞蹈中,自編自舞自己的舞蹈。正是通過自己核心能力地不斷打磨,楊麗萍在1992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赴臺灣表演的舞蹈家。1994年獨舞《雀之靈》榮獲中華名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。她自己也因此一炮紅遍了大江南北,被稱為舞蹈藝術家。
故事還沒有結束,在過往的舞蹈成長經歷中,楊麗萍深深地知道,她的舞蹈的特點在哪里,她的舞蹈來自自然,所以她要回歸自然。在她成名后,她做出了一個另大眾大跌眼鏡的決定。她又回到了故鄉(xiāng),回歸自然,繼續(xù)她的舞蹈創(chuàng)作,開辦自己的舞蹈學校。因為她深知她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。來自自然的舞蹈,是需要回歸自然,在自然中尋找知識的養(yǎng)料的。這樣她的能力三核又再次轉動起來。2003年,楊麗萍任原生態(tài)歌舞《云南印象》總編導及主演,并大獲成功。2009年,《云南印象》姊妹篇《云南的響聲》再獲成功。
楊麗萍的故事還在繼續(xù),就像她自己所說,舞蹈就是她的生命。我們從職業(yè)規(guī)劃的角度來看,會跳舞是她的能力,而且是她的核心能力。楊麗萍的一生都在打磨她的核心能力,并且發(fā)揮到了極致。如果你是她,你可以做到嗎?
有些讀者,可能會質疑。我怎樣才能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?而且這世界上楊麗萍只有一個,我怎么可能做到。她用一輩子在做一件事——跳舞,而我有很多事要做。這沒有可比性。我完全明白讀者的心理,而我想說的是,雖然我們不是楊麗萍,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她的身上看到,當一個人的核心能力被找到,并且不斷被打磨的時候,會給他的職業(yè)帶來怎樣的收益!在新精英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課程中,會把能力分成三個核,有外向內依次是,知識,技能和才干。
在這個信息飛速發(fā)展的時代,補短板已經不能解決問題,而更有效的方式,則是運用“長板理論”,找到你的核心能力。同時我們試試用能力三核的分解方式,通過一點帶動其他方面的提升。讓能力的成長變成一個滾雪球的方式,幫助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斷提升。相信不久的將來你的職業(yè)會像踩了風火輪一樣風風火火發(fā)展起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