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班之后就只想看電影玩游戲怎么破?
當自己想要養(yǎng)成一個“下班以后學習充電”的好習慣時,往往意味著需要克服一個“下班以后貓在沙發(fā)上看電影玩游戲”的壞習慣。
有個哥們問過我一個問題:
雖然我知道自己想要有所成就,就必須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去學習,可是工作很忙的,下班到家以后,就感覺特別的懶散,就想在沙發(fā)上休息,看電影玩游戲,日子一天一天過去,也總是沒法打起精神來學習,怎么破?
看著他貌似很渴望得到的眼睛,我不禁笑了:
哥們兒,你的下班后特別“懶散”本質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——那是給你自己找到的一個沉淪的理由??!
他迷惑不解的問我:
什么叫做沉淪的理由啊?
其實,不僅是他,很多人都是如此,所謂“明明知道應該怎樣怎樣,但就是不能怎樣怎樣”,這種沉淪會在每天應該行動的時候讓自己懶懶不想動,而上床休息的時候又會自責自己一天時間白白浪費掉了,沒有成長。這份自責不僅沒有給自己帶來第二天努力改變的力量,反而進一步削弱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,給自己更加負面的評價。久而久之,干脆懶得知道什么,更別提去做點什么改變自己的事情了。所謂工作太忙,下班太累,其實不過是“找個讓自己逃避成長的理由”罷了。
為什么人們會產(chǎn)生這種讓自己逃避的理由呢?
這是因為:
第一,每個人都知道追求一個更加理想的目標其實是很辛苦的。他們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,還需要經(jīng)受痛苦,挫折,甚至是反復失敗的打擊。
第二,他們在知道追求目標過程很辛苦的同時,還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最終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與否,這個“不確定成功”和“確定很辛苦”兩個一對比,“懶懶不想做”就成為了最簡單的應對方法。
那么,如何能規(guī)避這個“沉淪理由”呢?其實有四個對策能夠從容應對:
一是接納自己的懶散
首先要接納自己當下懶散的狀態(tài),不要以為自己真的知道“應該”學習,實際只是“工作上太累”,所以“有點兒懶”,懶惰就是懶惰,不需要找任何原因和借口,知道自己目前當下的意志力有限,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努力,認識到這個現(xiàn)實并且接納這個現(xiàn)實,看起來有點兒丟臉,不過沒關系。承認當下的狀態(tài)是成長的前提。
二是尋找自己的動機
當下的“應該”其實并不是自己特別有動力去做的事情,那么自己需要的是找到自己成長的充分動力,讓自己學習充電的理由更加的充足,正如高爾基看待閱讀的時候“就像饑餓的人看到面包一樣”,我們的成長動機如果能夠這樣的饑渴,那么你的行動力也就會真正的“如狼似虎”。
三是做立即行動的事
當找到自己的動機以后,不要僅僅想著“要學習”、“要成長”這樣簡單的抽象概念。需要讓自己的成長具體化,找到可以立即開始的具體行動。比如讀書,需要讀什么書,為什么要讀這些書,讀書之后的行動是什么,產(chǎn)出是什么,如何去做?當自己回答完這些問題以后,就可以動力十足的立即去開始自己的學習充電了。
四是讓習慣火箭升空
最后一點,就是認識到我們的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。當自己想要養(yǎng)成一個“下班以后學習充電”的好習慣時,往往意味著需要克服一個“下班以后貓在沙發(fā)上看電影玩游戲”的壞習慣。這個習慣就像地心引力一樣,時時產(chǎn)生阻力,阻止好習慣的“火箭”升空。這個時候就要遵循牛頓三定律,在克服“地心引力”階段采取更大的動力推進,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強制自己有所改變。直到自己慢慢的一些好習慣徹底取代了壞習慣,就意味著你的“好習慣火箭”已經(jīng)突破大氣層,進入既定軌道。
這樣做,你整個人也就會因此不再懶散,更加積極的面對學習和充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