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長這件事:慢慢來,比較快。
其實我們都一樣,越想成長,越容易煩躁不安,結果我們成長得越來越慢。
你是否也像我一樣,相信知識的力量,有著成長的信仰?
你是否也像我一樣,收藏很多書單影單,卻怎么也啃不完?
你是否也像我一樣,積極地把行程塞滿,復盤時卻把心給塞了?
其實我們都一樣,越想成長,越容易煩躁不安,結果我們成長得越來越慢。
這是因為我們想把太多事情做好,又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還不懂得管理情緒和壓力,把自己逼得太緊,反而變得束手束腳, 事倍功半。
先來說說第一個…
想把太多事情做好
?先說說什么叫成長,我對成長的定義很簡單:能做好更多的事,能成為更好的人。有了簡單的定義,成長才會變得簡單。(本來就是嘛?。?br />
?比如說,你周末一個人在家,平常都習慣了叫外賣,但今天你決定給自己下廚,于是你開始下軟件、搜菜單、備材料,然后開始投入去做一道菜,最后你發(fā)現自己還挺有天賦的,做得還不賴,接著拍個照、美個圖、發(fā)個朋友圈,收獲一堆贊,并且有朋友表達希望來嘗嘗你的手藝,然后敲定了某一天來家里做客。接著,你為了讓朋友有賓至如歸的體驗,你開始看更多的菜單和文章,學習做更多的菜,精心準備一次宴會。在接下來的準備過程中你可能還會花時間打扮自己、美化家里環(huán)境,這就是一張圖片引發(fā)的血案,oh不,是一張圖片引發(fā)的成長。
?所以你看,成長是不是很簡單的事情?從一個小小的想法開始去做(給自己做一道菜),不斷地把更多的事情做好(給朋友做一桌子菜、打扮自己、美化家里環(huán)境),變成了更好的人(解鎖n個新技能、收獲友誼)。
?但是,有的人把成長設置成困難模式,比如他在搜菜單的時候想到待會兒做完了要發(fā)朋友圈,是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,所以他就找了個牛逼的姜蔥炒花蟹(樓上同學可能就做了個可樂雞翅),好不容易做出來了,拍照還要擺盤和找角度,拍好之后要美圖,要做出那種美爆的感覺,然后把菜涼到一邊,先倒騰朋友圈,接著也約了三五好友來家里做客,接下里,按照“我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”的邏輯,他會花更多的時間來打扮自己、美化家里環(huán)境,付出的時間、精力、金錢都倍增無疑,最后聚會還不一定就是快樂的,這才是一張圖片引發(fā)的血案!
?所以你看到問題了嗎?那就是:你!想!把!太!多!事!情!做!好!了!
?“把事情都做好”本不是壞事,很多名人領袖因為是個苛刻的細節(jié)控、完美主義者,還能獲得巨大的商業(yè)收益和口碑,問題是人家不是對自己苛刻呀,人家是對自己的員工苛刻呀,而他只是那個設定標準的人呀,所以這世界才一堆的規(guī)則和標準嘛。新精英生涯>>>>
?回到個人成長這件事上,如果你事無巨細都追求完美和精致,都要沖著高標準去做,那無疑就是把“成長”設置成了困難模式甚至是地獄模式,與其在執(zhí)行過程中百般為難自己,不如先在“設定標準”這件事上對自己寬容一點。意思是,很多事情還是要做的,但你能允許并且悅納自己在某些階段、某些事情上不做那么好。
?這里要注意,我說的是“在標準上寬容自己”,而很多人往往是“在執(zhí)行上寬容自己”。簡單來說,我們可以接受努力之后的結果,但不能接受沒有努力!
?接下來,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吧~
第一步:一定要把目標寫下來!
?每個月初我都會專門找一個時間,在安靜的環(huán)境下,專注地制作本月生命之花(下圖)。我會在上面填寫我這個月想要完成的所有事情,形式可以是五顏六色的文字、圖案、符號,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。
?接著重點來了,第二個動作就是圈出我認為這個月最想要做好的任務,并在另外一張紙上對它進行描述和拆解。不要小看“圈出來”這個動作,這個圈圈的過程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,它能夠幫我選出這個月的首要任務,把我剛剛分散了的注意力重新聚集了起來。
?要解決“想把太多事情做好”這個心魔,就要先做減法:從“想做的事情”里面選出“真的去做的事情”來。這也符合時間管理的一大原則:要事第一!然后才是在數量合理的情況下,追求合理的質量。新精英生涯>>>>
在初步篩選了任務之后,接下來就要做任務描述和任務拆解了。
?任務描述的目的是清楚為什么要做(Why)以及做了能帶來哪些價值(What)。比如我在“學習&成長”那格子里寫著“讀四本書”,那么我的任務描述就是這樣的:這個月我計劃閱讀四本書,分別是《小強升職記》《把每一天當做夢想的練習》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《精進》,之所以選這幾本書是因為...,我希望可以從中收獲...,解決....的問題。在那之后,我還可以...。如果有哪一本書我突然不想看了,我還可以選擇看...,因為...。
?在寫任務描述的的過程中,你能夠看到自己的處境,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以及在這個事情上付出到底值不值得。如果越寫越沒勁,你可以考慮把這個任務刪掉,因為想做跟真的去做,確實是有區(qū)別的。
?拆解的目的是把任務分階段分步驟去執(zhí)行。我前文也說過,我一直認為成長應該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,所以某程度上拆解任務是為了降低難度,提升可行性。還是拿“讀四本書”來舉例吧,這個目標可以直接拆解成“每周閱讀一本書”,這里要注意,不必做過多的細分,只需要把目標拆解成讓你覺得 “有挑戰(zhàn)又不至于太難” 的大小就好了。
?一般來說,年度目標可以拆分成季度目標,再細化成月目標,再往下就是周目標和單日目標,結合自己的能力和狀態(tài),按需拆解即可。
第二步:寫進周計劃、排進日程!新精英生涯>>>>
?有了“每周閱讀一本書”的明確目標之后,我就會在自己制作的“周計劃”表格里安排好閱讀四本書的先后順序,接著就不會再做多余的安排了。因為讀書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,你早起一點、晚睡一點,或者是利用上下班搭地鐵的時間都可以做到。所以,對于那些執(zhí)行意愿度高的、執(zhí)行難度小的任務,不需要專門留出時間來做,它們就像是水,很靈活,就算你不把它們排進日程,你也會找到時間做。
?那哪些任務需要預留時間來做?很簡單,就是那些難度大、有時間或地點限制、牽涉到他人的任務。它們有的是石頭,有的是沙子,雖然會讓你感覺到充實,但數量一多,也會把你擠得喘不過氣。比如“自我實現”中的“通過一場重要的考試”,通常就是一顆大石頭,它會占據你很多的時間和精力,有這個大石頭在,就很難再安排其他的事情,只能先乖乖地搬石頭了;而“職業(yè)發(fā)展”中的應酬、培訓;“社交”中的參加聚會、婚禮,接待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;“家庭”中的親子活動等等,這些都是沙子,都需要專門留出時間去做、需要你去配合。而被它們所占據的時間就稱為“硬時間”。
?對于這些任務,就應該用 “日程表” 來記錄,一方面是起到匯總、提醒的作用,一方面也好對時間的軟硬進行區(qū)分,避免沖突。我自己就制作了一個“BetterMe 行程表”,如下圖。拿聽課來舉例,現在免費的、收費的網絡課程到處都是,天天都有人在做分享,而我只需要把我報名了的課程寫進日程表(寫下來、排進日程),并把其中沒有錄音(只能當天晚上聽)的課程標紅(硬時間),然后優(yōu)先去聽那些課程就好了(要事第一),其他的課程我得閑的時候再聽即可。
?此外,那些粉紅色格子里的任務就是硬的,比如聚會和培訓,意味那一天只能用來做那個任務,如果我不想自己太累,最好就不要再安排其他任務了。
第三步:適當調整計劃,應對變化
?說到這里,看著上面的日程表,其實我對于自己完成了多少任務、有多少沒完成、還有多少自由安排的時間都比較清晰了。如果你也這樣做一遍,我相信你會更加體會到,從第一步就開始做減法是多么的有意義。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,無論我們的想法多完美,執(zhí)行起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。如果你確實有很多事情想做,你可以一直把它寫在你的生命之花上面,如果你真的那么想把它做好,那請你相信,一定有更好的辦法能做到。
?我還想說,有不少人習慣制定了計劃就絕不更改的,但我不是,我一定會給機會自己作出調整。畢竟我無法在月初的某一天就去預測接下來的所有變化,所以我所做的計劃只能算是一個“原計劃”,意思是“如果沒有其他事情發(fā)生,我將這么安排我的生活” 。但如果生活發(fā)生了改變,那么計劃也應該要跟著改變,計劃是用來應對變化而不是限制變化的。
?當然,我們也要對自己做的計劃抱有一份敬畏之心,不能隨隨便便地就更改它,至于怎么掌握這個“度”,那就要靠個人修煉了。